新闻中心News
江南下载Faces 她用一个个小动作让“天气教诲”的种子在校园生根抽芽
以上这些问题来自上海市一所中学的Natural X社团“可持续生活家”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气候变化与食物之间的关系》。2023年11月1日的课后服务时间,社团“演讲组”的成员周墨、王夕辰同学声情并茂为大家讲述了前端食物损失与浪费到后端的厨余垃圾处理,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健康、公正的食物体系。 这些想法有疑惑、有争议,还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小哲思。事实上,只要这场演讲能让同学们开始产生关于食物的思考,刘真君就觉得,“校园‘侦碳’记”这个获得自然之友玲珑计划资助的气候行动项目,已经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刘真君是上海的一名初中科学老师。她在某一天惊讶地发现:原来有很多人连“全球气候变暖”这件事都不知道。 有了这个发现,校园中的许多“不低碳”的行为也都变得有迹可循:食堂的食物浪费、教室里电器的使用不当、同学们的一次性物品使用过多、老师们海量的外卖垃圾……她开始焦虑起来,有太多人不知道,这种“方便”的背后,会产生巨大的环境问题,而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未来。 2023年2月,刘线个学生组成了Natural X社团。同年3月15日,“校园侦‘碳’记”项目正式启动。 刘真君带着这些三年级到七年级的学生,一起了解了气候变化是怎么一回事儿,并且做了很多有趣的探索和实践: 社团日常活动主要围绕“物品”“食物”和“自然”三个主题开展,组织者们各司其职,有了解受众认知的全员E人——采访组;有科普可持续生活的口才担当——演讲组;有设计体验单加深受众认知的灵感达人——策划组;还有负责文创周边产出的小画手们——宣传组。在这样的氛围下,社团成员们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探讨、思辨气候变化议题的环境,参与者们一起共创、改编歌曲《低碳阵线联盟》,创设四格漫画《气候变化关我啥事儿》,真正把“气候变化”作为一种思考视角持续学习与成长。 “比如在‘人与物品’这个主题活动里,我们当时选的是塑料瓶和易拉罐的区别。首先,采访组会围绕这个主题去设计一些采访问题,通过采访学校里的同学们,收集大家对这个主题的了解程度;接下来,演讲组的同学会根据采访内容来创作演讲稿,每个主题会有2-3个演讲者去做演讲,地点一般是校园的报告厅;演讲经过内容审核之后,我们会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凡是对这个议题话题有感兴趣的,都可以来参与这个讲座江南下载。但是仅仅通过听,没办法得到很深的认识,所以在活动最后,策划组会给参与者发放一个体验记录单。”刘真君介绍说。 “体验单的内容包括寻找陪伴自己至今的一个物品,我们希望大家去思考自己跟它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及去观察自己家里一周内塑料瓶使用情况等后续的体验活动。在策划组回收完大家的体验单后,宣传组同学会给大家赠送一份亲手制作的精美文创奖品——比如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一些徽章、明信片之类的物品。”刘真君说到。 “开展自然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当时请到上海野鸟会的小草(薄顺奇)老师,他给同学们讲了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做物体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请来伊莱克斯资深CMF设计师仇媛,组织了一个旧物改造的工作坊,同学们带来自己一些废弃不穿的旧衣服和日用品,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把它们改造得漂亮又实用。” 刘真君的气候教育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在她看来,给这些孩子们生硬地去灌输什么“环保”“生态”“气候”这些庞大的概念,不一定能在行动层面起到好的效果。 。比如奶茶店自带杯减五元这个事情,你不一定要让他们从环境友好的角度自带杯,也许更重要的是——他省钱了,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是很棒的。自带杯很卫生、低碳饮食很健康、旧物改造很有趣,努力挖掘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气候行动,这可能是我所追求的行动改变方向。”刘线 对于“校园侦‘碳’记”这个项目,刘真君称之为“一次不断受挫、不断改变的气候教育尝试”。“在执行的路上真的是太艰难了,你知道吗?”谈及曾遭遇的困难,她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苦水”,终于有机会一一诉说。 “刚开始感觉身边的同事不太理解在每件事上都要给自己‘找麻烦’的行为,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够便利。比如在打扫卫生时使用抹布,大家可能会觉得用抹布好麻烦,不如一次性湿巾方便;再比如,有学生想在学校的图书角做一个废纸回收的空间,但是如果没有后续完善的管理机制,回收角可能会变得凌乱不美观,那么就会影响到班级的卫生评分,这样一来,班主任也会比较抗拒这种行动改变。” 食物一直是刘真君低碳行动中的重要部分,比较简单直接的行为就是光盘行动、不浪费食物。但这件事之所以在学校难以施行,倒不是因为学生们自己没有这个意识,而是食堂的统配性——“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学校食堂的饭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学生会自己带拌饭酱来,但出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一度被学校禁止。”刘真君说到。 说到自己这个气候行动所带来的真实改变,刘真君坦言,的确非常微小——“可能只是少点奶茶或少用塑料瓶这样的变化吧。”“其实学生已经是这个社会上非常‘低碳’的一个群体了。”刘真君说,“他们的很多‘高碳’行为可能都是家庭带来的,比如爸爸妈妈点了个外卖,为了方便让他们上学带瓶装水而不是用水杯。由于他们的生活模式已经趋于固定,而且学生自己在消费角色上面没有话语权。” “看到希望就够了。”刘真君坦然地说,“其实我最开始的预期设得很低。我最初只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意识上知道,我们平时的生产生活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度很大,这就可以了。后来我看到了他们在行动上的各种细微改变,不断地给我正面反馈,让我有了很大信心。”气候问题毕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议题,虽然和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但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事情,而是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比如国家制定政策,大型企业从生产端去改变等等。对于这样的观点江南综合,刘真君认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是必要的,但是从下而上的行动也是必需的——有总比没有好。 “一个人力量虽然很小,但当大家都聚在一起就会拧成一股绳,然后变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就像我从前只是单独的个体,但现在我是Natural X社团的一员,还是‘玲珑伙伴’中的一员。我知道有很多类似的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普通人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到环保这项事业中来。” 感谢能源基金会、北京险峰长天公益基金会、社区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